轻装信息化是理解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_欧宝·体育(ob)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新闻资讯

轻装信息化是理解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

来源:欧宝体育现在怎么下载    发布时间:2023-09-05 00:26:03

2023-09-05

  早在1997年,我国就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认识框架,即信息化七要素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信息化七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化从此由重装向轻装转变。然而,近年来随信息经济、智慧城市、“互联网+”、数字化的经济等诸多经济产业词汇的流行,信息化的理念、理论受到冲击,被人们所遗忘,这给我国的信息化整体发展的策略带来影响。

  轻装信息化为我们认识数字化的经济、“互联网+”等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和理论框架。我国应该继续坚持中国特色信息化认识框架,加强研究与创新,以轻装信息化为理论基础,以“互联网+”为政策总线,以数字化的经济为发展趋势,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政策框架。

  数字经济慢慢的变成了当下最热门的线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以后,数字化的经济立即成为人类着重关注的内容,一时间各种分析论述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政策的学术论文以及一些地方和企业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突然间便多了起来,各级政府也开始抓紧研究起草促进地方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这些现象来看,数字化的经济似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式,开始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然而,回顾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得知,因为类似“数字化的经济”的诸多新兴概念而兴起的经济社会热潮实在是不胜枚举。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各种名词和说法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宽带等技术几乎同时密集地出现,近年来又冒出了区块链、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在这些新兴技术和概念的触动下,先后诞生了众多看似雷同的产业、经济词汇。如何认识这些专业的高新技术概念、如何理解这些技术概念与这些经济产业词汇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考验着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也考验着一些行业干部甚至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认知能力。

  出现这种混乱局面的最终的原因在于,我们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和创新“信息化”的思维和理念。为此,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人类的信息化认识过程以及我国20多年前所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963年,日本学者梅棹忠夫第一次提出“信息化”的概念,他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社会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之后,梅棹忠夫的“信息化”概念引起西方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从“形而上”层面看,“信息社会”成为西方学界分析工业化社会之后的一个基础工具,信息社会被认为是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形态,成为“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的代名词;从“形而下”层面来看,信息化被认为是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业务、提高经营绩效的基本过程,CAD、ERP、电子商务等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信息化”的概念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有趣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对我国的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对于所谓的“后工业化”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形而上的“信息社会”在我国很难产生多少影响;同时,由于当时我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相比来说较低,信息化“形而下”的表现仍然不甚理想。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三金”工程的实施,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得到认同,促使我们一定要从理论上提高和深化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

  为此,1997年的全国首届信息化工作会议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我国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框架,其主要内容有: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每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国家信息化体系由六个要素组成,即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建设国家信息网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考虑到当时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应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时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尚未凸显出来,从现在来看,国家信息化体系应该加上一个新的要素,即信息网络安全。为此,后面统一使用“信息化七要素论”的说法。

  与西方国家的信息化认识相比,我国的信息化认识框架更加科学合理: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去界定信息化属性,克服了在发展初期信息化的高技术门槛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巨大障碍,有利于释放信息化的巨大技术红利;另一方面,“信息化七要素论”让我们也可以全面、系统地去综合认识、规划和建设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平衡发展。回顾20多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化七要素论”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认识框架,是我国信息化得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最近10年来,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认识框架,“信息化七要素论”未能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和有效的贯彻。虽然信息化也常被人们提及,但其影响国家政策的指导性作用已经大为减弱。

  造成这样的一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大概从2008年开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密集涌现,由于每项技术都带有某种革命性的功能,因而冲淡了人们原有的对于信息化的热情。其次,信息化的理论没有正真获得及时更新。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作用下的信息化发展局面,传统的“信息化七要素论”的解释能力大为减弱,迫使人们另起炉灶、再赋新词。因此,如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作用下的信息化认识框架,也就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重构信息化认识框架的核心是深刻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信息化七要素论”的作用。实际上,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架构框架、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场景范围、参与主体等诸多方面不断颠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面貌。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信息化七要素论”的影响,不仅全面,而且深刻,从而对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根本的变化。我们大家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来分析这种深刻的变化和影响。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重构信息化建设模式。与以前的IT技术的创新发展不同,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相互之间围绕海量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决策分析的、前后相互连贯的产业链条的形式集中出现。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建立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应用之间的统一,构建了一种崭新的“信息化元模型”。而这种元模型也成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各行各业得以借助信息化元模型的这种统一性去发展各自所需要的新型信息化业务体系,从而掀起新一轮威力更为宏伟强劲的信息化发展浪潮。

  第二,信息化发展的“重资产、轻应用”趋势得到不断强化。云计算技术和思维使得信息化建设领域出现新的分工、分化。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企业要自建内部网络环境、建设专门机房和数据中心、购买各类服务器和存储器等,耗资巨大,动辄千万。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公司能够不再要自己建设、购买那些需要巨额投资的东西了,而是向电信运营商或互联网公司租用有关技术条件、软件业务系统和基础设施;甚至是容灾备份都能不用管了,因为云计算企业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条件。在传统技术条件下,这些投资占据企业信息化建设费用的绝大多数,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非常大负担。我们大家可以将信息化建设的这一些内容看作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装”的部分。

  毫无疑问,由“自建”向“租用”的转变大大地简化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并节省大量的投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合理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建立、完善和管理业务数据库,加强业务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等。我们大家可以将信息化建设的这一些内容看作是信息化建设的“轻装”的部分。

  随着信息化日益分化为“重装”“轻装”两个部分,信息化建设日益出现两种从未有过的现象:首先是各行各业应用信息化的技术难度日益降低、成本不断下降,信息化日益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行各业;其次,“重装”“轻装”日益分化的趋势,不仅加剧IT技术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竞争与技术进步,也加快了各传统行业的技术进步,跨界融合不断出现,传统行业面貌开始出现重大变化。为此,我们大家可以将信息化的这种新的发展的新趋势称为轻装信息化。

  第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新的信息基础实施。从实际应用情况去看,从信息化元模型出发,轻装信息化开始形成新的信息基础设施,即“云、网、端、台”。具体来说,“云”即云数据中心,指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所建设的基础设施:“网”即物联网,不仅指互联网,也包括以感应技术所出现的狭义的物联网,物联网将对物体的管理纳入网络化管理中,使得人与全世界都融入一个统一的平台:“端”则是指用户所采用的电脑、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于以嵌入式软件形式存在的各种应用功能。而平台要复杂一些,不仅包括一些基于核心技术和标准而形成的技术开发和运行体系(如物联网平台),也包括经过充分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而形成的行业性业务协作机制,例如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社会化媒体平台(如微信等)等。“云、网、端、台”也成为新一轮信息化即轻装信息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作为超越模拟技术的一种创新经济,数字化的经济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被提出来,到20世纪90年代得到欧美国家的使用,美国商务部就曾经在1998年发布《浮现中的数字化的经济》的系列报告,此后“数字化的经济”一词传入我国。不过,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之前,“数字化的经济”的用法在我国一直未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用法已经跨越20余年,这20多年也正是信息化建设出现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因此,“数字化的经济”理应随着技术革新和时代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实际上,G20杭州峰会所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就认为,数字化的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该定义实际上也与“信息化七要素论”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轻装信息化为我们认识数字化的经济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和理论框架。这也使得我国的数字化的经济政策得以建立在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为我们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是依据。此外,基于轻装信息化,我们也就可以是合理的地区分数字化的经济与其他概念和说法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例如数字化的经济与“互联网+”“+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

  这些年来,就如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首创和引用了诸多的词汇并以这些词汇作为战略或政策,并在各个层面加以实施。一方面,从单个行业或领域来看,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从整体看来,一些战略或政策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不利于政策的综合协调和高效推进,亟待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统筹各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是坚持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信息化七要素论”是我国政府首创的对于信息技术作用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复杂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认识框架,明确了各相关要素、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作用机制,并建立了与其相对应的国家信息化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这个认识框架是正确的、有效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某种新技术或新现象的出现而轻易地抛弃这个信息化认识框架。“信息化七要素论”的认识框架应该成为数字化的经济、智能产业、“互联网+”等诸多词汇或说法的理论基础。

  二是创新信息化理论。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由重装向轻装的转变。与重装信息化相比,轻装信息化在基础设施(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移动宽带)、大数据以及行业门户网站治理等诸多方面都日益表现出多样化特征,要求我们加强研究,从不同层面完善、丰富轻装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当前,尤其是要以轻装信息化去综合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新作用、新现象、新业态、新形式,并根据轻装信息化要求优化我国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三是规范、整合信息化政策体系。这些年来,我国的信息化政策变化太快,各种概念太多,让人有点儿眼花缭乱的感觉,今后应该对此进行规范、整合。为此,可优先考虑以轻装信息化为理论基础,以“互联网+”为政策总纲,以数字化的经济为发展趋势,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政策框架。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形态趋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学技术创新洞见。